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

從青花瓷看見東西方貿易歴史


這幅是荷蘭畫家維梅爾的畫。畫作裡,侍者正拿著青花瓷水瓶倒水。青花瓷?青花瓷不是中國的東西嗎?怎麼跑進荷蘭的油畫作品裡了?

還記得到巴黎附近的某個城堡逛的時候,看到牆上的壁畫上畫了中國風的青花瓷。當時覺得很奇怪,中國的青花瓷竟然進入到法國城堡的畫裡了?

看了《維梅爾的帽子》,才發現原來當時東西方貿易是如此頻繁,而產自中國的青花瓷,也受到西方世界的喜愛,成為貿易大宗商品。西方國家為了搶奪貿易權,甚至打了好幾次的戰爭,造成西葡退位、英荷稱霸的局面。

我想起了去年6月份去新加坡馬六甲的畫面了。在17世紀的那個時候,新加坡和馬六甲正是因東西方貿易而發展興盛起來的啊!

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

宗教戰爭

還記得華老師在課堂上惋惜地說: 很多的法國古代藝術品,都在戰爭中被毀滅了,我們已無緣與它們相會。而這些導致藝術品被毀滅的戰爭中,不僅有國與國之間的戰爭,如英法百年戰爭和普法戰爭等,還有宗教之間的戰爭呢!

宗教戰爭? 大家一定立刻想到伊斯蘭教,尤其是引起911事件的賓拉登, 還有最近這幾年越發茁壯的伊斯蘭國和其所導致的難民潮等等。難道這些法國古代藝術品真的是被伊斯蘭教的恐怖分子給毀滅的嗎? 非也!這裡的宗教戰爭, 指的是新舊教之間的戰爭。新舊教? 新舊教是什麼東東啊? 簡單的說,就是在歐洲宗教改革之後的基督教(新教)和天主教(舊教)之間的戰爭。

基督教和天主教間的戰爭? 啊會有多激烈啦~ 他們倆現在很好啊!? 在台灣的我們,現在可能無法想像基督教和天主教間竟然會有慘烈的戰爭。但是在幾百年前的歐洲,新舊教之間的戰爭,可不輸現在伊斯蘭世界和西方世界之間的戰爭啊!

在《瑞士做到的事》這本書中提到, 就算在只有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紀中葉的瑞士, 新舊教間的衝突還是不斷, 甚至達到兵戎相見的地步! 然而, 瑞士人試著和解, 把衝突逐漸轉變為和諧。一個天主教修女在瑞士首都伯恩的新教鐘聲中漫步, 這個景象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, 但在今日的瑞士人來說, 卻已是稀鬆平常的事了。


感謝《瑞士做到的事》,它讓我看到,我們以前所不知的近代歐洲新舊教間的紛爭之慘烈,也提醒了我們,社會和解的重要性。在現今紛擾的台灣社會,更加需要和解的力量。瑞士能做到,我們也能。

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

讓我們一起散步去!

逛誠品時,看到這本 <家在巴黎>,翻了幾頁,便決定帶它回家了。巴黎,是華老師夫婦帶我們走過的地方,一個非常適合散步的美麗城市。

帶了 <家在巴黎> 回家,越看越喜歡它了。為什麼? 這些年來,看著同事朋友一個個以出國為樂,比賽著出國次數、去過的城市多少。每當我聽到這些言論,我都只有靜靜地聽著,不想加入比賽。我喜歡的旅行是: 在當地社區裡的街道上散步,看看每個家庭的房屋建築和庭院設計;或者是逛逛附近村鎮的小店,順便吃個午餐喝杯咖啡。沒錯,我喜歡散步。

<家在巴黎> 的作者西零女士,也和我一樣,喜歡在家附近走走看看,發現好玩的事物。書中,便有好多篇幅記錄她在巴黎四處散步的時候,所發現的人事物,而引起的好奇與感觸。

西零女士既住在巴黎,又喜歡散步,當然不會錯過凡爾賽宮了。這是書中所提供的凡爾賽宮的庭園一角。



看到這張照片,讓我想到上次去巴黎時,特地和朋友去參觀凡爾賽宮,結果那天剛好是休息日,宮殿室內建築不開放,幸好室外花園區沒有管制,我們就逛了一整天的凡爾賽宮花園!

凡爾賽宮的花園,真是標準的法式花園,所有的樹木都修剪得非常一致。而華老師在課堂上說的那些美麗的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的雕像們,也時不時地點綴在花園各處處。我們一行人走走停停,看著面前美麗景色,想像著太陽王路易十四騎馬奔馳於面前筆直的花園大道時的英姿。

書中有著西零女士與高行健伉儷在巴黎各處散步的精彩片段,讓人不禁無限嚮往。走,讓我們一起散步去!

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

巴黎的美, 是這樣付出的!

話說大家去巴黎的時候, 看到巴黎城市的美麗, 有沒有很羨慕啊? 巴黎的建築物外牆都很乾淨呢相比於台北的建築物外牆的黑、灰、暗, 我可是羨慕加嫉妒的呢! 巴黎怎麼能夠讓整個城市的建築, 都保持得如此地白淨亮麗呢?


華老師在課堂上, 為我解了疑惑。他說: 巴黎的建築物, 規定是要定期清洗的。華老師解釋道:

在汽車與工廠還沒進入巴黎之前, 建築物的外觀都是維持著白淨的。以下這張照片, 19世紀中期所拍攝的巴黎一角, 可以看到建築物外牆的顏色是淡色的。


隨著19世紀末開始, 工廠進駐巴黎, 汽車也跟著進來了, 因此空氣裡的油煙量增加, 黏著在建築物上面, 日積月累, 終於導致建築物的外牆變色了。以下這張是 1913 年所拍攝的巴黎聖馬丁教堂的照片, 可以看到教堂的外牆黑得就像煙熏過一樣。


然而, 1960年代開始, 政府規定所有的建築物都必須定期清洗外牆。自此以後, 巴黎的建築物又恢復成白皙了! 以下這張, 是近年來清洗過外牆之後的聖馬丁教堂, 外牆顯露出原本的顏色, 不再黑漆。


所以, 在巴黎經常可以看見清洗建築物外牆的景象。這倒讓我想起了上次去羅浮宮時, 就看到正在清洗羅浮宮外牆的架子與裝備, 原來如此呀!

P , 既然要整頓台北市容, 要不要也來效法一下巴黎呢?

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

巴黎與藝術 - 2016 暑期課程 (四)

為什麼巴黎如此地聲名遠播呢?
為什麼人們對巴黎趨之若鶩呢?
海明威說, 巴黎是一席 <流動的饗宴>。是的, 巴黎的文藝氣息, 巴黎的帝國風華, 巴黎的浪漫情懷, 在在都讓人們為之嚮往與傾倒。
讓老巴黎人華文軒老師帶領你一探究竟, 揭開巴黎的魅力泉源。
<Paris and Arts 巴黎與藝術>, 7月22日起, 每週五晚上, 就在內湖社大!
英語教學, 趕快來報名喔!


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

太空漫遊?

大家看看, 這幅畫像不像小時候的卡通影片裡的畫面啊?


華老師說, 伊夫·坦基 (Yves Tanguy) 的畫作, 很小孩子氣。也是啦, 他的畫, 不是讓我想到卡通影片, 就是讓我覺得很像科幻小說裡面的場景。就如同下面的這幅畫, 讓我想到前些年看的一本科幻小說, 亞瑟.克拉克的 <2001太空漫遊>。


我已經記不清 <2001太空漫遊> 裡的細節了, 大概就是外星人在月球設了一個基地, 用磁力黑石板對準木星, 和木星的基地做連絡, 而這塊磁力黑石板, 可是這個小說裡的主要角色之一呢, 她有個暱名, 叫作 “老大哥”。

再回來看看伊夫·坦基的這幅畫作: 第一, 她那前方的機器設施, 很像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的登月小艇。登月小艇前方那凹凸不平的路面, 像不像月球呢? 再者, 前方聳立了一塊石板, 這塊石板像不像那 <2001太空漫遊> 裡所說的磁力黑石板老大哥呢?

我強烈懷疑, 亞瑟.克拉克是看了伊夫·坦基的這幅畫作之後, 才寫出太空漫遊的!

好吧, 我想像力太過旺盛。

死神 (The Death)

最近在臉書上看到一篇有關西洋死神的介紹, 也正好華老師在前些日子為我們介紹了一些關於死神的畫作, 讓我想寫這篇死神。

中華傳統文化下的死神, 大概是十八層地獄下面的閻羅王和他派來陽間抓人的小鬼了吧! 但是, 西方文化世界裏的死神, 是什麼樣子的呢?

華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死神。身穿全罩式斗篷衣, 手握長柄鐮刀, 這就是一般人認知上的死神的樣貌。


然而, 死神除了這個斗篷加鐮刀的樣貌之外, 還有哪些樣貌呢? 我們往畫家的作品裏找找。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漢斯·巴爾東·格里恩 (Hans Baldung Grien) 的畫作中的死神, 是這樣的: 拿著沙漏計時器的骷髏人。


畫中, 美麗的小姐只顧著對鏡子看, 整理自己漂亮的頭髮, 殊不知死神就在她後面, 拿著沙漏計時器計算著她的期限呢! 這幅畫要告訴我們的是: 我們必須時常虔誠祈禱, 以準備死亡的到來, 才能夠進入天堂之境。否則, 當死亡到來時, 我們還沒準備好, 就只好跟著死神到地獄去了。

這幅畫所表達的意思, 或許並不太符合現今的科學時代, 因為這幅畫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呀! 然而, 要我們多行善事、嫉惡如仇的宗旨, 還是能在這個社會推廣的。

忽然想到, 中華文化裏, 好像沒有天堂的概念喔! 人死了之後, 不是再次投胎轉世, 就是下地獄耶! 喔, 你說不是有個孫悟空大戰天庭的天庭嗎? 那天庭是給玉皇大帝和一群神仙們住的地方耶! 咱們這些平凡人死後, 好像無法到天庭裡面住呢?